close

上菜順序,很有學問

 

要吃得飽,更要吃得好,還要吃得文明。

《食經》作者陳夢因曾說:「食是藝術,是人生最要的藝術;人們飲食藝術是與生俱來的,也就是誰都應該懂得的藝術。」那麼,飲食禮儀就是一種教育與文明,古語:「養其習,于童蒙。」不要小看飲食禮儀對人生的影響力,文明禮貌對個人事業的成功極有幫助。大的商業交易或愛情往往是從餐桌上開始。

 

盆頭菜  

 

中菜有拼盤、盆頭菜、湯羹、熱炒等,種類之多,無論川菜的麻辣,或台菜的複合味,還是江浙菜的百味,甚至什麼食裝在什麼器皿中,誰先誰後,誰左誰右,都十分講究,在《儀禮》中對美食與美器的搭配,是有制度與章法的。(請閱讀「不只美食,還要有美器」)。整頓宴席吃下來,十分豐富,也呈現了主人家宴客的整體風味。

 

 

準備一桌菜,蔥火靠鯽魚、烤麩、芝麻醬黃魚、獅子頭、芥末燉、醃篤鮮……應該先做哪道菜?那道菜先上桌?出菜順序,是有學問的耶。先讓客人吃了既麻又辣的水煮牛肉,後面怕是食不知味,但最後才讓他吃水煮牛肉,又擔心他一路像哈巴狗辣下桌……傷腦筋呢,到底上菜順序如何安排,才能顯得自己懂飲食之道呢?

 

袁枚在《隨園食單》提到:「上菜之法,鹽者宜先,淡者宜後;濃者宜先,薄者宜後;無湯者宜先,有湯者宜後。」這就好比寫文章講究起承轉合,上菜的順序則是味覺上的承先啟後。一桌酒席的開始,人們的嘴巴還無味,俗話說:「嘴裡淡出鳥來」,先鹽以喚醒味蕾,開啟食趣;然後趣味來到高點,則轉清淡,方能齒頰留芳,否則一濃到底,鐵胃也撐不住,得不斷喝開水以沖淡味覺的疲乏。適用任何宴席的大原則,使後人有所依循,極具借鑑。

 

 

美器之重要2  

 

依據《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》一書描述,愛國詩人陸游參加國宴,先後上了九道菜,第一到就是味增湯煮的羊肉「肉鹹豉」(聞名即知是道口味重的菜)、「爆肉雙下角子」……最後一道則是半發酵米湯調製的泡菜,有個複雜不知其所以的菜名:「水飯鹹旋鮓瓜薑」(鮓是海蜇的別名),雖然第一道到第九道菜都有個鹹字,詳細做法不甚了解,但望文生意,既然最後一道為泡菜,可想而知清爽是為原則,自然也是由濃轉淡的上菜順序。

 

到了民國,手頭並不闊綽的老舍先生,十分好客,每年總會邀請同事到家裡喝兩次酒,一次是菊花開的時候,賞菊;一是他的生日,慶生。必有兩道菜:芝麻醬燉黃魚,芝麻醬香,提出魚鮮的美味;另一則是芥末燉,芥末與白醋抹去白菜的菜氣,帶出酸、甜,辣的清爽、解膩,口感之妙,舒服適意。儘管不是富賈巨商,文人宴客,也重口味的調配,一濃一淡,自有雅興。

 

現代人以忙碌著稱,家中人口也簡單,一頓餐三四道菜,沒那麼講究,但鹽淡濃薄的上菜順序,有一道菜口味重,必有一道清淡,煮婦(夫)當可遵循,不以鹹一味概之,畢竟天下有甘、酸、苦、辛等另四味。

 

上菜順序  

 

而江浙菜中,正式用餐前,先嘗盆頭菜。盆頭菜則我們一般所說的小菜,但一如熱食般做工繁複,醬色與煨煮功夫一樣不能少,只是放涼了更顯味,在氣候較濕悶的南方,格外開胃,點上幾碟,配碗菜飯,能吃得很滿足。最出名的上海盆頭菜,當屬蔥火靠鯽魚、烤麩、油燜筍(筍是春季當令食物)……天氣漸熱之際品嘗,爽口又開胃。 

 

至於袁枚談到湯的順序,有湯者宜後,是因為中菜無論冷盤熱炒,皆合適佐酒,津液汨汨兩頰出,越吃越開懷,自然容易飽的湯水要殿後;不過,現今飲食受西餐影響,吃飯前,先喝(請閱讀)「煨」許久的開胃滋補的菜,加上湯能撐腹飽肚,自然少吃少量,合於現代人講究養生之道,所以,現代亦有人倡導吃飯前先喝湯。

 

 手工魚丸有機豆苗湯1_  

 

 

美食林立,人人都能是美食評論家,動輒一人一餐吃上幾千上萬的饕客,大有人在,但,飲食禮儀呢?小如,吃飯先說:「媽吃飯,爸吃飯」;吃飽說:「我吃飽了,請慢用」,餐碗拿至廚房泡水?飲食散步記得小時候吃飯,長輩沒上桌,小輩不能大咧咧坐上去;主人或長輩沒先動箸,客人或小輩也不能像饞鬼一樣就吃了起來;長輩或主人有主位,依照古書上寫,宋朝正對房門的坐為最尊貴,背對房門的坐位,反之;如果在外吃飯,服務生上菜的位置絕不能讓長輩或小小孩坐,一方面上菜會打擾長輩用餐,再者也怕燙到長者或小小孩……這是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,到現在仍謹遵家訓。反觀現在,多是小孩先上桌先開動,也很少有人留意服務生上菜位置該誰坐不該誰坐,更驚人的是還有小孩在餐廳裡面追趕跑跳碰,父母一付事不關已......

 

經驗告訴我們,沒有人喜歡被提醒或者被教導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,大家最不想知道的就是我們正在往懸崖前進還拖著孩子一起走,所以最好告訴大家一切都沒事,這就就很美好,你高興這樣吃就這樣繼續下去吧,甚麼禮儀,吃飯的規矩,一切就都放在書本裡面吧。或者,你也可以跟飲食散步一樣,試著每餐說:爸吃飯,媽吃飯,老闆吃飯,先生吃飯......我吃飽了,請慢用。相信,用餐氣氛,大不相同。

 

品嘗美食,不只重視食材與味道,(請閱讀)當令食物,不時不食,也要研究食之準則與禮儀,這才是文明水平的飲食之道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飲食散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