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不只美食,還要有美器

 

過一個年,大喫小食,吃喝忘憂,每天很飽。食,大抵是年重點之所在。 

佐美食的美器,大抵是食滋味的最高境界。

 

美食與美器  

 

這個年,讀者很有眼福,隨著飲食散步所集結的<過年團圓,就是和愛的一切在一起>照片,各家各色,美不勝收,妙不可言,仔細欣賞,菜色大同小異,但照片的豐富度,吸引人目光的重點,便在擺設;一桌美食,菜的型態有圓有長條有不規則的,色澤有暗有鮮豔,但一經擺盤,搭配恰如其分的餐具,高低錯落,形質協調,自然使得團圓飯照片有一種細緻精妙的審美感受。

 

而飲食散步從中觀察,其中對桌子,大大改觀。西風東進,加上現代家庭受限空間,原本中國人素以圓桌為食,逐漸改為方桌;但這次諸多照片呈現,飲食散步領略所謂團圓團圓,圓桌的陳列確有其視覺的美感與必要──如果家中有一張食之多年的老木圓桌,好好珍惜,不僅是凝聚多年團聚的回憶,圓桌的造型更顯韻味。

 

美食與餐具無法分離,猶如夫妻,相輔相成;美食不單是用舌頭品嚐資味,真正的美食,還必須有相映生輝的美器。古詩云:「饔子左右揮霜刀,膾飛金盤白雪高。」金色的盤子搭配雪白玉膾,金相玉質,美食美器相烘托,自是感官之妙。

 

美食與擺設  

 

《水滸傳》中宋江與戴宗、李逵喝酒,酒保端來能醒酒的「加辣點紅白魚湯」,宋江看見便說:「美食不如食器,雖是個酒肆之中,端的好整齊器皿。」(「不如」是齊人之語,意同猶、等同。) 

 

《食經》作者袁枚曾說,大抵物貴者器宜大,物賤者器宜小。這是一種觀感的相對論,貴眾如鮑魚、魚翅等置於大盤中,數量極少,頗有物以稀為貴之理,反之,亦然。現代飲食發展到一境界,烹藝登峰造級之際,盤文化也成為飲食顯學,畢竟「色、香、味」之第一印入眼簾的是色。 

 

舉例而言,山頂餐廳的「醋溜肥腸」置放在設計成扇形的碗碟中,恰似花,亦有小橋流水之味,能用這樣餐具食用肥腸,令人肥意全消,欣然下筷,不在乎腸之膽固醇;而「香辣花枝」以荷葉陳盤,表裡香透,荷葉清與花枝辣,兩「香」得宜──這就是菜餚與器具的變化,美食亦如美器,高明的絕藝。

 

美器之重要3  

 

在中國飲食歷史上,什麼食裝在什麼器皿中,誰先誰後,誰左誰右,在《儀禮》中對美食與美器的搭配,是有制度與章法的。

 

北京羊房胡同裡的厲家菜以宮廷膳食聞名,其獨特之處還在於:食客不許點菜,因烹製過程複雜,厲家人得忙活一天,才能做出一桌;沒有招牌,只在小院門口掛個白底紅字的小燈箱上寫羊房11號,菜做完了,上桌也有學問,不是菜盤子就端來,誰跟誰挨著?怎麼搭配好看?炒、煮、蒸、溜、炸,顏色不能靠得太緊,色差也不能太大,碗筷都有些清代餐具的感覺,白色底盤上描畫著藍色圖案。

 

飲食散步多年前去吃,留下深刻印象,獨獨美中之憾,擺放清蒸哈什蟆小碗扣上去的甕,甕邊有年久的灰縫,雖不裝盛食物,確有礙觀瞻,不夠講究,我想,慈禧太后應該會把二廚拖出去斬,大廚不可斬,因為還要享受他的手藝。

 

厲家菜   

 

可能讀者都有這樣的經驗,美食上桌,不是動箸,而是拿著相機喀喀喀,絡繹不絕,等到一桌人都拍好,菜可能涼了,也或者累得吃不出滋味──重視皮相勝過內在,許多菜餚的擺盤,形式遠大過內容。

 

本篇文章,飲食散步並非只推崇視覺美感,忽略菜餚本味,這就本末倒置了;只是分享,美食與美器,相得益彰,實為食之最高境界。

食辭典,為飲食散步涉及烹飪的相關知識,追古溯今,猶如,學問之道,先知而後行;飲食散步不教讀者如何烹飪,而與讀者分享體大思精的中國飲食之經典。推薦閱讀:「煨」一鍋開胃滋補的菜湯

arrow
arrow

    飲食散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