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療癒的,那是家的味道

 

療癒食物獲得廣大迴響,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來照著奧利佛療癒食物來一一料理,感覺被梅雨氣候悶熱得快要昏過去的細胞,都因為療癒食物而一一甦醒,像夏日院子的晚風拂過,一解白日的鬱悶。吃了幾天,內在好像又有哪裡不被滿足,空蕩蕩的。哦,療癒食物溫暖歸溫暖,畢竟口味多來自西方,還是想吃中式料理,鹹的。

 

對我們來說,甚麼是療癒食物呢?想了許久,或者就像電影<總舖師>的料理醫生(楊祐寧飾)一直在追尋不同番茄炒蛋的食譜,想要找回屬於他「媽媽的味道」。對,媽媽的味道,就是經常吃覺得很膩,一旦沒吃,就開始像螞蟻上身癢得不得了的思念。

 

總鋪師  

 

你呢?你思念的是哪一款味道?

 

小辛說是她大嫂的炒米粉,正所謂長兄如嫂,大嫂嫁來廿年了,逢年過節的主廚都是她,而她拿手菜就是炒米粉,每次一煮都是20幾人份,光將紅蘿蔔、高麗菜、香菇切絲,就挺花時間,炒到一半,還要沿著炒鍋邊緣極緩慢的速度淋烏醋,邊淋邊攪拌,米粉的香,樓下都聞得到;小辛大嫂還做金瓜炒米粉,或XO醬炒米粉,無論加甚麼料,只要吃到大嫂的炒米粉,就有回家的感覺,那味之美無可形容。

 

 炒米粉  

 

 

大衛的外婆喜歡做煨麵,小時候回外婆家,外婆一定上市場買山東老伯手擀的現做麵條,熬好雞湯,等他們一進門,灑上蔥花,那軟而不爛,湯汁濃而不膩的蔥開煨麵,就擺在桌上等候大衛,外婆告訴他,訣竅在於開陽一定要先爆香,這樣一來,靜靜的麵,就有了生氣,這就叫做畫龍點睛──也是大衛學到的第一個成語。現在外婆的家拆了,外婆也早做神仙去了,偶爾大衛會自己做,距離外婆的好味道還有段路程得走,大衛相信以後他也能做給自己孫子吃。

 

 

蔥開煨麵  

 

 

有一次在格致路的山頂餐廳吃飯,他們的菜譜是一大本,很有意思,寫了很多菜的典故,其中有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,猜大概是老闆的故事,大意是說,他的父親很會包餃子,必定親手切菜剁肉,豬肉去筋去皮,肥瘦分離,依序切成薄片、細絲、細丁,再開始剁肉,不時將碎肉翻疊起來一剁再剁,小時候的山頂老闆一被分配到剁肉工作,就會抱怨直接買豬肉攤絞肉,省事多了,但是父親堅持,自己花時間剁的肉才好吃,更在包餃子最後的收尾用力一壓,內餡受到擠壓,當餃子煮熟,內餡還是完整的球狀,餃子才圓滿。

 

後來,他的父親年老力衰,不再包餃子,他才知道那永遠不會遺忘卻再也吃不到的餃子的味道……但他記住爸爸的叮嚀,要吃好吃的,絕不能偷工減料,將爸爸的精神實踐到自己經營餐廳上──大抵是這樣的故事。不過,山頂老闆賣的是上海菜,不是水餃,水餃只是他在菜譜上分享的故事。

 

我也愛餃子,梁實秋也愛餃子,他寫道:「好吃不過餃子,舒服不過倒著。」動員全家老少,比賽誰包的餃子又大又漂亮,我的餃子總是抵不過妹妹跟媽媽的漂亮,一付歪七扭八營養不良貌,雖被嘲笑,但忙成一團的趣味,倒是樂在其中,喜歡這樣的團聚。

 

 

水餃  

 

寫著寫著,故事縈繞心頭,食物的畫面充滿整個腦袋,禁不住文字與想像的誘惑,沒被療癒到,反而食欲全開,整個人餓到不行,好想吃我媽媽包的春捲......得趕緊去找食物填肚子,下回咱們再繼續分享史上最療癒的家的味道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馬卡龍  

arrow
arrow

    飲食散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