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飲食散步,說吃。 

人只要活著,就得吃,吃是生活中最平凡的,卻是開門七件最重要的大事。 

「飲食之間,孰為天理,孰為人欲?」「飲食者,天理也;要求美味,人欲也。」──朱子語錄。對於這番飲食對答,梁實秋先生曾解釋他的看法:「食物的質,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。上天生人,在他嘴裡安放一條舌,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,教人焉得不饞?饞,基於生理的要求,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。」 

直白地說,飲食不單單裹腹而已,品味才是終極目標,而品味背後,蘊含的是文化底蘊,歷史淵源,見識寬廣,乃至荷包厚度,這其中的複雜程度,不足一言以蔽之。

002  

舉例來說。 

經常聽到,什麼什麼菜不是以前的味道了,什麼什麼東西現在沒有了──原因很多,一是沒有從前的食材,家裡最常進補的老母雞湯,是要飼養1年半以上的壯年放山母雞,皮薄肉嫩,兼具保水性及含脂率,風味絕佳;現在難買到,多是人工飼養的肉雞,有的還打了抗生素,自然沒有以前的鮮味。 

其次是沒有那功夫時間,方便與速食成為飲食原則。從前張大千作一碗清燉呂宋黃翅,要用14天工夫,功夫到時食自美,但是現代人不要說14天,等14分鐘都不耐煩,更不要提有幾個人知道或嚐過呂宋黃翅。也許呂宋黃翅距離現代人太遠,那獅子頭近點了吧,獅子頭是許多府上、餐廳常見的菜餚,很多人也都會做,過去講究「細切粗剁」,先把肥瘦各半的豬肉切成米粒般大小,再用刀背順一個方向剁,剁完再換另一方向,然後將肉翻面,又重新反覆幾回,幾乎成泥,這樣剁法,絕不是放進絞肉機稀哩嘩啦一攪作出的獅子頭,所能比擬的滋味與口感。

 

mtf_YPXup_612.jpg  

 

但是,這樣的做法,耗時費工,試想這樣的畫面: 

平日朝九晚八的職業婦女,假日上市場買了豬肉回來,窩在廚房細切粗剁,刀工不精的如何細切?剁沒幾刀,小孩來問功課,丈夫來問電視遙控器在哪?沒多久,大家又說肚子餓,心中默燃三把無名火,好不容易菜上桌,小孩不賞臉,覺得麥當勞的豬肉漢堡更好吃……無言的媽媽只想剁刀變成小李飛刀,咻咻咻!

上餐館點獅子頭吧,好吃的菜,必須費工,但狼吞虎嚥的一家,等候一道菜的時間頂多3-5分鐘,不停地催問服務生,菜怎麼還沒來?其實不過1分半鐘而已,無奈的外場服務生只得回頭催廚房,這樣的循環,餐廳也不樂意準備功夫菜,不如把功夫放在菜的品相外貌上,更為實際。 

對,菜的品相外貌,十分重要,現代人眼睛要比舌頭靈光多了。食物是色、香、味俱全,缺一不可,但現代人慣於感官刺激,食物選擇,取決於第一眼的視覺感受,讓人第一印象就覺得非常好吃,要有非吃不可的感覺,於是,精細的雕花作工、食材的擺設鋪陳,決定了食物的命運,「哇,好漂亮,好可愛哦!」相機喀擦聲絡繹不絕,正因為拍照之重要,以法式甜點來說,首重品相花俏,食材好壞,口味道地與否,反而其次。

這就好比選擇老公要「高、富、帥」,你何曾聽過選擇老公「長相不重要,心地善良更要緊」?那肯定是在高富帥面前的矯情之詞。

 

016.jpg  

 

我們的《從食欲到食育的飲食散步》,散步在口腹之欲與飲食教育之間,談飲食兼及其上下四旁,食譜之外的文化現象與歷史典故,從飲食書籍與影視節目衍生飲食知識,拾回真正「飲食的肌理」。 

天天吃飯,不僅要吃好飯,吃好吃的飯,把飯吃好,還要懂吃飯,有吃飯的禮儀,更要吃得有滋有味,享受飲食散步。是為本部落格的前序。每周一與五,都會有新文章,還會有不定期的活動與贈品,千萬不要錯過囉,歡迎與我們一起,飲食散步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飲食散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